再評 Nikkor Z 24-70mm f/ 2.8 S,新世代攝影師的最佳夥伴
作者 : 黃暐博 Weeber Huang
對很多攝影用家來說,24-70這樣的焦段,幾乎已經成為了機身的保護蓋,小廣角的24mm,日常街拍的35mm,接近人眼視角的50mm,以及人像拍攝和特寫時的70mm。以上焦段組合,幾乎可以囊括約七成的拍攝狀況。
Nikon在2018年8月開啟了全新無反Z-Mount系統。而在新規格發表未滿一年的狀況下,原廠隨即發佈了全新的 Nikkor Z 24-70mm f/ 2.8 S。在新鏡頭的發布下,著實具有極大的指標性意義。
到底這顆新鏡頭對攝影用家而言帶來了什麼改變?以及在設計及規格上與舊有E鏡上有什麼不同。筆者將以商業攝影師的身份,分析為何選用此鏡頭,在選擇上的考量以及差異性,以及實際使用上的差異來進行文章,文章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為何 Nikkor Z 24-70mm f/ 2.8 S是職業攝影師的最佳夥伴
  2. 與舊有E鏡差別
  3. 與機身搭配
  4. 其他拍攝樣張
  5. 總結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際拍攝樣品~❤️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8 1/60s ISO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8 1/60s ISO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11 1/60s ISO4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8 1/60s ISO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11 1/60s ISO4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8 1/4s ISO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8 1/4s ISO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8 1/4s ISO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16 1/4s ISO200

1.為何 Nikkor Z 24-70mm f/ 2.8 S是新世代攝影師的最佳夥伴

對於攝影工作者而言,相機及鏡頭為所有一切的基礎。光圈/畫質/體積/重量/實際應用,缺一不可。而以往在機器上的分野,平面與動態的機器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類型,在鏡頭上也是!
隨著技術的進步,在攝影市場上也帶來巨大的改變。其一是相機畫素越來越高,隨著高畫素所帶來的相對問題,對鏡頭的要求越趨嚴格。另外,以往單純的影像分野,也隨著機器開始拍攝動態影片,而變得多元且複雜。
對職業攝影工作者來說,決定的因素則更是多元,必須把以下項目給一併考慮進去。
畫質:
在商業使用上,客戶會有燈箱輸出或是裁切畫面的需求。因此,在此前提下,商業攝影師自然會選擇較大畫素的機器來作為工作使用,而高畫素的相機對鏡頭越是要求。而越銳利的鏡頭在這方面越是吃香,另外整體畫面的畫質均衡度也很重要。
取景時的靈活度:
這點在與定焦鏡對比時是最大的分野。在很多的拍攝條件下,使用定焦鏡在取景時的限制太多,在實際的應用上反而會造成諸多限制。
可用光圈:
牽扯到兩種層面,其一是散景。其二是進光量。先來談談散景這件事,對定焦鏡而言,光圈值基本是從f/1.8起跳。這時的景深很淺,非常容易凸顯主體,並柔化背景。
但是在商業攝影時,反而是不同的思維。恰到好處的交代背景,並且將主體最大程度的清晰化反而是攝影師必須費心考慮的問題。因此,以往在工作時,反而都是要縮小一點光圈來拍攝。另外,在進光量這部分,得益於技術的進步,現在的相機在感光度雜訊的處理上,已非以往舊時代的相機能夠相比。這使得大光圈進光量的問題比以往更容易克服。
攜帶體積:
再來是攜帶性的問題。這是一般攝影愛好者跟職業攝影師最大的差別。對一般攝影愛好者而言,搞不好就幾支鏡頭,一台機身就已經是全部的項目了。而職業攝影師在外出時,其實說是搬運工更為恰當,主力相機,備用相機,主力鏡頭,備用鏡頭,電腦。光在相機部份就已經是一般使用者的一倍以上,而且這還只是單純相機系統而已。如果要攜帶燈光器材的話,那就不是一兩個攝影背包可以解決,而是一台箱型車或小貨車的狀況了。因此,職業攝影師在攜帶器材這件事上,絕對是斤斤計較。
影片:
在看到前面提了那麼多器材之後,大家應該可以想像每當要出外景時,是多麽的大陣仗。而在現在新興多元的傳播媒介以及平台下,影片拍攝也變的活躍。在整體商業市場上,漸漸的佔了一半甚至是更多的比例。因此,假如客戶同時需要拍攝平面及動態,在以往的選擇下,就只有攜帶兩種截然不同的系統,來因應器材的需求。
綜觀以上條件,新世代攝影師在鏡頭的選擇上,就必須著重在兩方面。其一是在高畫素的條件下,如何表現出最好的畫質。其二是,鏡頭對錄影層面的支援,如何幫助使用者更容易上手。
這次,Nikon在新世代的系統上,大刀闊斧地推出了Z接環系統。而對於新接環而言,最佳的選擇勢必非 Nikkor Z 24-70mm f/ 2.8 S莫屬。而這個結果可以整理出以下方向:
  1. 平面拍攝:完美的解像力,優異的邊角畫質
  2. 動態錄製:同軸鏡頭,呼吸效應
  3. 使用介面:自訂控制項目,廣闊的AF對焦點,與機身搭配的防手震

2.與E型光圈環鏡頭的差異

在以往F-Mount的世代,Nikon使用者最佳的選擇為當代的Nikkor AF-S 24 -70 f/2.8E ED VR鏡頭。上市於2015年,歷經多次改款,在當時是眾攝影師及愛好者的不二首選。
同期的機身為D810,有效畫素約3600萬左右。在當時的機器裡,其實便已經對鏡頭十分挑惕。而到了2017年8月,Nikon高像素機王D850上市了,與Z7相同的4500萬有效畫素。
因此,在文章的設定上,將以 Nikkor Z 24-70mm f/ 2.8 S對比Nikkor AF-S 24-70 f/2.8E ED VR + D850。

2-1規格

其實兩顆鏡頭在原廠上的定位是相同的,只是因應不同的相機系統。因此,在光圈及焦距範圍上是一樣的設定。但魔鬼就藏在規格中,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實際上的差異可分為下列三種,分別是:
  1. 鏡頭設計(紅色):機身接環/對焦馬達/防手震/最近對焦距離/呼吸效應校正/馬達聲響/自訂控制環/自訂控制鈕/體積/重量
  2. 新增技術(綠色):Arneo鍍膜/多重對焦系統/資訊顯示
  3. 光學設計(黃色):鏡片數/鏡片群/ED鏡片/非球面鏡片
讓我們從鏡頭設計開始聊起。在鏡頭設計中,剛開始最直接的差異便是機身接環,由於採用全新的規格,因此從原本直徑44mm增大到55mm,法蘭距也從原本的46.5mm減少為16mm。
當然大幅減少的法蘭距是因為沒有反光鏡室的結構所所造成,但也因為如此。Nikon得以從新設計全新的Z接環系統來因應新世代的影像需求!因此,在比較表上,看似減少的鏡片及鏡組,是因為採用全新的光學結構所設計。

2-2畫質

為了減少機身震動的差異,以及幾種差異。因此在機身搭配上,直接使用Z7來轉接新舊鏡頭做測試。(為求減少震動差異,使用gitzo3號腳+齒輪雲台搭配Broncolor棚燈+快門線)
24mmf2.8中央裁切比較圖
24mmf2.8邊角裁切比較圖
24mmf8中央裁切比較圖
24mmf8邊角裁切比較圖
70mmf2.8中央裁切比較圖
70mmf2.8邊角裁切比較圖
70mmf8中央裁切比較圖
70mmf8邊角裁切比較圖
E鏡24mmf2.8完整大圖
E鏡70mmf2.8完整大圖
E鏡24mmf8完整大圖
E鏡70mmf8完整大圖
Z鏡24mmf2.8完整大圖
Z鏡70mmf2.8完整大圖
Z鏡24mmf8完整大圖
Z鏡70mmf8完整大圖
看完了兩款鏡頭畫質比較圖,相信讀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新舊鏡頭在畫質體的差異。讓我們繼續往下。

2-2步進馬達STM

Nikkor Z 24-70 f / 2.8 S採用不同於以往的STM(步進馬達),有別於以往採用SWM(超音波馬達)。關於STM步進馬達馬達與SWM馬達的差異,可以參考如下分別:
SWM超音波馬達
優點 : 扭力大、速度快。
缺點 : 作動聲音大,較容易滑焦。
STM 步進馬達
優點 : 對焦精度高,在錄影時對焦較滑順,近乎無聲。
缺點 : 速度較超音波馬達慢。

2-3 多重對焦系統

新款的 Z 鏡在鏡頭設計上,採用了多重對焦系統的設計。好處是,藉由同時作動兩組馬達,來達到提升運作速度,以及縮短單一馬達的行程,進而彌補STM馬達較慢的缺點。而最重要的部分是,藉由兩組鏡片的移動,來達到最佳的光學校正。尤其是在近拍時的色散與畫質,更是大幅改善。

新的 Nikkor Z 24-70mm f/ 2.8 S在重量上大幅度的瘦身,很大規模是歸功於機身內建防手震機構,因此減少了約265克,達到805g的水準,相當於減少了約25%的重量。在體積上,更是減少了近3公分的長度,這點在鏡頭收納及攜帶上。都相當的不錯。

2-4等焦鏡頭

在以往舊款鏡頭設計時,都是以平面拍攝為主。但是,在這幾年錄影市場的成長下,錄影功能成為了很大的需求。因此在新鏡頭設計上,必須要針對這些問題來提昇。讓我們從以下示範影片來看,一個為舊款E鏡,一個為新款Z鏡。(測試條件為固定鏡位,在廣角端使用手動模式,並用峰值對焦來確認對焦位置)
⇧F鏡變焦
⇧Z鏡變焦
從影片上可以很輕易的看出,當關閉自動對焦,並Zoom in進特寫後,舊款E鏡很明顯地會改變對焦位置,而新款Z鏡則幾乎完全沒有移動。

對平面拍攝來說,這樣的問題影響不大。但是在影像錄製時其實非常實用!這讓拍攝者能夠在不需移動腳架的狀況下便能有不同焦段的視覺壓縮感及運鏡操作,對新世代的攝影工作者而言,是非常實用的!

2-5呼吸效應

既然我們上面提到了,在新世代的鏡頭上,不能單單只考慮到單純拍照的取向,而是必須要將錄影功能一併考慮。Nikon在新世代的Z鏡上做了通盤的考量,將很多以往只有高階電影鏡頭的設計給放進這顆鏡頭中。

呼吸效應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但是對職業攝影師來說,這絕對是影響影片質感的一大重點,尤其是在拍攝特寫畫面以及想要將畫面焦點由A點帶到B點時,對畫面的平順度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F鏡呼吸效應
⇧Z鏡呼吸效應
由以上影片,可以看出兩支鏡頭的不同。舊款E鏡在對焦行程上非常的短,當使用在平面拍攝時,有助於加快手動對焦。但在錄影時,過短的手動對焦行程反而不利操作。新款的 Nikkor Z 24-70mm f/ 2.8 S在對焦環的阻尼上設定的非常好,有助於滑順的控制。並且不會有摩擦聲響出現。而在對較行程上也很恰當,讓使用者在拍攝時不需分心於對焦控制上。

3.與機身搭配

經過前些比較之後,讀者應該可以清楚了解到兩顆鏡頭在設計以及規格上明顯的取向差異。在開始新的章節前,還是稍微再重複講解一下。
原有F卡口的鏡頭,由於接環比較小,因此可以透過轉接FTZ接環,來轉接到Z卡口的機身上。而Z卡口的鏡頭,由於接環比較大,而且法蘭距比原本的F系統更短,因此無法接上舊款的F接環機身使用。也許有的讀者會想說,只是卡口的問題,轉接環就好。但由於法蘭距較短,因此就算真的有人做出了轉接環,也無法對焦。

因此,我們在這部分將分為兩個面向:

1.與原接環機身搭配
2.與Z機身鏡頭搭配

3-1與原接環機身搭配

若是比較級數降低一級的話,則是是D780 + Nikkor AF-S 24-70 f / 2.8 E ED來對比Z6 + Nikkor Z 24-70mm f/ 2.8 S。結果會稍微不太一樣,因為D780在機身設計上等於是變相的把Z6全部的功能放進D780裡面,只是在機身上還是維持在F接環的系統。(對於D780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https://www.coolpix.com.tw/article/D780/250)

回到原來的設定,讓我們從以下圖表開始:
從以上圖表可以清楚看到,由於機身設計的不同,因此在對焦系統上有完全不同的分野。由於F系統單眼相機擁有反光鏡室的設計,因此有著獨立的兩套對焦系統,而Z系列相機使用CMOS上的相位偵測模組。在平面拍照與影像錄製時使用的是相同的模組。(關於設計上的差異可以參考筆者寫的另一篇文章 https://www.coolpix.com.tw/article/Zseries/242

撇除鏡頭本身的光學差異,在與機身配合比較時,很明顯可以看出加乘的效果。當Z鏡搭配原生的相機系統時,很明顯在影面錄製上佔了絕大多數優勢,對焦馬達/防手震/呼吸效應/馬達聲響/外部自訂選項等等,而最重要的部分則是在影片錄製時的對焦系統。在D850的CMOS上,並沒有相位偵測AF,而是只有對比偵測AF。因此在影片錄製時,自動對焦AF只能說是堪用的狀況,並不算真的能夠應用。因此在較新的D780上,也加入了相位偵測AF,讓機身在實時顯示以及動態拍攝上,算是真正的能夠應用。

3-2與Z機身鏡頭搭配

看完了原系統的搭配,可以了解到。其實舊款的E鏡在設計及應用上其實在應用上有諸多限制。那麼如果說把舊有E鏡搭配到新款機身上使用呢?
從規格上來看似有好一點,而且也能夠真正使用實時顯示以及動態拍攝上使用相位偵測的功能。但是在重量上有著近400克的差距,以及在長度上有著巨幅的成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在鏡頭搭配上,這只是個權衡之計。在實際使用上,整體手感不佳,而且防手震能力下滑。另外再攜帶上,這體積已經跟70-200等級的變焦鏡不相上下了。

4.其他拍攝樣張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75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5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5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0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0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5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75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75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20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75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8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0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8000s ISO4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20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6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9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0s ISO36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0s ISO32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0s ISO28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20s ISO40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4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6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4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500s ISO1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200s ISO8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20s ISO8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5s ISO28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000s ISO64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250s ISO8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250s ISO64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30s ISO90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15s ISO1250
Z7 + NIKKOR Z 24-70 f/2.8 S ; f/2.8 1/400s ISO80

5.總結

文章進行到這邊,已經到最後的尾聲。相信各位攝友已經對新舊鏡頭在功能上有了更多全面的了解。

隨著技術的進步,器材進步的速度已非往日所能比擬。一顆鏡頭的好壞,也絕非只是單方面的規格或是畫質所能定奪。因此,筆者試著從不同的面向來切入,希望藉由不同的角度,讓讀者了解新鏡頭在整體上的各種改革以及進步。

在文章的最後,說說筆者對這顆鏡頭在使用上的一些想法:

目前高像素的趨勢,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以往舊鏡頭在F接環時的優良光學表現,在如此高密度的挑戰下,也達到了光學上的瓶頸。

新的 Z 鏡頭在開發時就是對應到往後一切發展可能性所開發。不論是在高像素密度、光學表現、色差校正、對焦靈活度、錄影表現以及其他整體設計等。

對很多人來說,轉接FTZ 接環來使用原有 F 鏡來使用,既能使用原有鏡頭。又能享用無反相機所帶來的優勢。

但筆者個人的建議是,要想徹底使用Z接環系統,那麼請放棄這個想法!

以往舊有F mount在鏡頭卡口上的限制,造成鏡頭在設計上難以再發揮更佳的光學品質。以往的紫邊或是色相差等問題,如今在新鏡上幾乎可完全忽略。

而在新鏡上,最大光圈即為可用光圈。在光圈全開便可用的狀況下,相對換來更大的靈活度及實用性。

另外,使用多重對焦系統,進而增進對焦速度,及修正近拍時的畫質表現。以及配合機身特性,達到全時對焦功能。並可以自動偵測眼睛、臉部以及寵物眼睛來追焦。並且在錄影方面,針對呼吸效應做修正,並修正對焦行程,以及同軸鏡頭,強化錄影時的真正實用性。

以上,就是為何筆者個人會選用此鏡頭的原因以及考量,在此提供給各位參考。

最後,希望大家會喜歡這篇文章。

特別感謝

模特兒:張雅晴
Facebook :YA Ching Chang

妝髮:Evie Hsu
Facebook :Evie Styling

攝影助理:葉信宏

筆者簡介
黃暐博〈 Weeber 〉www.weeber.co

Z 24-70MM F/2.8 S 產品規格表

類型

Nikon Z 接環

格式

FX/35mm

焦距

24-70 mm

最大光圈

f/ 2.8

最小光圈

f/ 22

鏡頭結構

15 組 17 片 (包含 2 塊 ED 鏡片、4 塊非球面鏡片、附有奈米結晶塗層及ARNEO的鏡片,以及附有氟塗層的前端與後端鏡片)

畫角

 FX 格式:84°至34°20' ;DX 格式:61°至22°50'

焦距尺

刻度以毫米標示(24、28、35、50、70)

對焦系統

內部對焦系統

最短對焦距離

所有變焦位置均距離焦平面 0.38 m (1.25 ft)

最高重現比率

約0.22倍

光圈葉片數

9 (圓形光圈孔)

塗層

奈米結晶塗層、氟塗層、ARENO塗層

濾鏡接口大小

82 mm (P = 0.75 mm)

尺寸

約 89 mm/3.6 in 最大直徑 x 126 mm/5 in. (由相機鏡頭接環邊緣起計)

重量

約 805 g ( 1lb 12.4 oz.)

自動對焦

對焦

自動、手動

隨付配件

LC-82B 82 mm 一扣即用鏡頭前蓋、LF-N1 鏡頭後蓋、HB-87 Bayonet 遮光罩、CL-C2 鏡頭套

NIKKOR Z 24-70mm f/2.8 S

72,900 優惠價 58,900

更多詳細資訊
趨近完美的鏡頭,Nikon Z 24-70mm f/2.8 S深度評測